制粒鍋作為一種常用的礦山設備,可用于處理多種物料,在多個行業(yè)中均有所應用。
那么它是如何完成整個制粒過程的呢?下面請看具體介紹。
1、母球形成期:粉煤灰、黏土等都是親水性較強的物質,顆粒表面有吸附水分的能力。黏土浸水后還能產生黏結性。當不斷加入的混合料在制粒鍋內滾動時,細黏的水滴也不斷酒在混合料上,顆粒遇到水滴,迅速吸附浸潤,顆粒表面形成一層*薄的水膜,并在滾動中吸附物料。由于水的表面張力及黏土的黏結作用形成一個個小球核心--母球,母球的大小一般為直徑3mm左右,表面有很薄的水膜,這是在不斷滾動時水分在離心力和重力作用下逐漸外溢而形成的。
2、增張密實期:由于連續(xù)加水、加料和母球在盤內不斷滾動,母球表面的水膜也不斷吸料吸水,如此周而復始,母球逐漸形成料球。同時,由于滾動時的機械作用,料球的密實度也逐步增加,加上黏土的黏結作用,使料球產生一定的機械強度,直到形成符合要求的生料球。由于料球、小球、粉料的運動性能不同和盤內刮刀的作用,物料在制粒鍋內的運動基本上分為四個區(qū)域。
a、粉料和母球區(qū):此區(qū)域處于加料加水位置,含有大量粉料,并形成大量母球。
b、小球和粉料區(qū):此區(qū)域內小球和粉料的數量大致相等。小球不斷吸料吸水,逐漸變大。
c、料球區(qū):此區(qū)域內料球居多,粉料較少。料球在形成的同時,逐漸增加密實性和強度。
d、出球區(qū):此區(qū)域幾乎都是合格生料球,隨著盤的轉動不斷卸出。
一般,在正常運轉時,盤內的料球和粉料的比例為2:1左右。
經過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之后,獲取到球狀或顆粒狀成品。該系列設備具有多種不同的型號與規(guī)格,可滿足不同的產量需求。如有需要,歡迎致電我公司工作人員為您進行更具體的介紹。